人民网北京5月31日电 (方经纶)师欲善其教,必先悉其材。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下,教育信息化进程逐步加快,中国教育发展正处在提质增效的关键期。
近日,由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发布了首批中小学数字教材国家标准,这批国家标准包括《数字教材 中小学数字教材出版基本流程》《数字教材 中小学数字教材元数据》《数字教材 中小学数字教材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并将于2022年11月1日实施。
出版流程兼顾质量要求与技术特点
“数字教材,即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传统纸质教材进行数字化处理,进行数字化呈现,其应用体验感获得提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中小学数字教材与其它教材的检测程序基本一致,2019年发布的《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附则中明确数字教材可参照纸质教材的方式进行管理。相较传统教材,数字教材更新速度更快,因此,质量检测需要兼顾教材质量管理要求与数字产品自身的技术特征。
《数字教材 中小学数字教材出版基本流程》中包括五个步骤:选题策划与论证、原型开发与验证、编辑制作、质量检测、产品发布。
据了解,区别于一般数字教育出版产品,《数字教材 中小学数字教材出版基本流程》列有三个特殊环节:一是原型开发与验证,基于原型在技术和应用上客观分析和评估数字教材设计框架的科学性,降低开发风险;二是申领标识,明确中小学数字教材应在出版前申请并取得出版标识,并置于数字教材显著位置;三是审核与审定,该流程是保障数字教材政治性的必要流程,数字教材应遵循“凡编必审”的基本原则。
数字教材质量检测从严
储朝晖表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教材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它与政治经济等国家大事有直接关联,数字教材作为我国教材建设工作中的一部分,也被纳入成为了教材创新工作之一。因此,对于中小学数字教材的质量检测工作必须从严。
《数字教材 中小学数字教材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对教材质量提出有效性、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四项具体要素,并且按顺序检测。每个要素的检测符合质量要求时,则执行下一个要素的检测,如某一要素经检测不符合质量要求,直接结束检测。
《数字教材 中小学数字教材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提出,数字教材不应出现数据损坏、异常报错、无法打开等情况。与此同时,国家标准对差错率进行了严格要求,例如,文字差错率应≤0.0025%,图片、图像、音频和视频的差错率则应均≤0.005%,且交互内容无逻辑差错,无重大内容错误。
注重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青少年近视问题。2022年3月1日起,强制性国家标准《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正式实施。
为了青少年近视防控,《数字教材 中小学数字教材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也对数字教材能否“看得清”进行了详细规定。
例如,规定了不同学段的数字教材在个人学习终端显示设备上的字体,其中义务教育一、二年级文本的正文内容显示尺寸最大,要求字的显示尺寸≥16P字的印刷效果,且正文行空≥5毫米。关于数字教材中单一视频的质量与时长,本次发布的国家标准规定,视频画面横向应大于或等于1280像素、纵向分辨率应大于或等于720像素,小学阶段时长不超过20分钟,中学阶段不超过25分钟。关于图片,国家标准则明确了图片、图像显示分辨率不低于720像素,且不存在明显畸变、模糊等严重失真问题。
储朝晖认为,这些关于视力保护的技术条款是具有科学依据的,能够有效地对青少年近视问题起到防控作用。
(编辑: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