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大运河》系列节目:以鲜活表达具象国家文化符号

  来源:光明网周郁2021-04-26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中国的河流众多,但唯一能称得上贯通南北的,唯有大运河。这条人工开凿的水道,是工业化之前,人类在水运水利方面的最高成就之一,充分代表了古代中华文明的成就

中国的河流众多,但唯一能称得上贯通南北的,唯有大运河。这条人工开凿的水道,是工业化之前,人类在水运水利方面的最高成就之一,充分代表了古代中华文明的成就。

央视《大运河》系列节目:以鲜活表达具象国家文化符号

  故此,大运河,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媒体报道题材,也是非常集中的纪录片题材。但是不久前完成了首轮播出的央视《远方的家》栏目制作的《大运河》系列,却让人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央视《大运河》系列节目:以鲜活表达具象国家文化符号

  如果说以往诸多大运河题材的视频类作品,是风格各异的特色菜、精品菜、甚至是视觉盛宴的话,那么这个名字朴素到没有一个形容词的《大运河》系列,却如同是一个菜系一样,从南到北,从根到捎,把整个大运河题材几乎是一网打尽,绝大多数有价值的报道内容,都在这个节目里有所表现。整个系列76集、每集45分钟的超长规模,即使算不上是百科全书,也至少比得了一部百万字的皇皇巨著。

  《大运河》全面展示了包括京杭大运河和与其相连的浙东运河水系的整体概况,并且对每一个节点地域和与运河相连的其他交通系统如航空航海铁路公路等,以及文化带涉及的各个相关行业,都有比较充分的报道,对于大运河这个题材来说,这样的报道规模在整个世界电视报道领域,尚属首次。

央视《大运河》系列节目:以鲜活表达具象国家文化符号

  在报道内容上,《大运河》跨越古今,涵盖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运河文化、科技创新、人民生活、城市发展等诸多领域,是对大运河题材的一次全面梳理,让观众可以不留死角地了解大运河。

  《大运河》系列节目,充分反映了大运河的历史沧桑巨变,深入反映了运河沿岸人民的真实生活进步。节目组深入到运河及沿岸人民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走访最普通的基层群众,细节真实生动,感情真挚动人,让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在当代中国发展大背景下,蓬勃兴旺、生机勃勃的大运河生活。

央视《大运河》系列节目:以鲜活表达具象国家文化符号

  大运河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但是如何阐释这其中的文化内涵,如何把概括的文化符号具象化呢?

  所有的文化,最终的根本还是人,要通过人的活动来表现。《大运河》系列节目以新闻视角切入,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与文化建设主线报道紧密关联,将国家战略与各地方、各行业的具体发展成就紧密关联,将文化和建设成就与运河边百姓的生活紧密关联,这样文化就有了载体,有了能让观众看得到的内涵。

央视《大运河》系列节目:以鲜活表达具象国家文化符号

  同时,系列节目深入发掘运河文化中传统文化优秀内涵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带建设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无论是文化传承与保护,还是生机勃勃的文化建设与创新,以及广泛存在于运河两岸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因子,都在一个个鲜活典型的例证中通俗生动地表达出来,内涵丰富的大运河文化就这样条分缕析地介绍给观众,概括性的文化符号具象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文化行为和实体物品,文化发展的逻辑也有了具体的表现方式。

央视《大运河》系列节目:以鲜活表达具象国家文化符号

  《大运河》系列节目,是到目前为止,同类节目中最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最充分表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深刻意义的节目。这体现在:

  首先节目从整个中华文明的高度,解读大运河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大运河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样,更是从运河对于中华文明的整体进步的推进作用、运河经济南北联通对古代国家统一的纽带作用、运河交流带来的文化互鉴民族融合等等方面,都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解读;

  其次节目紧扣当代中国主流文化建设的最新脉搏,从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掘与整理,建设与创新等多方面,充分反映了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成就,缕清了大运河发展的文化脉络,使观众能够充分领略大运河的文化魅力,并对大运河文化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周郁)

(编辑:妍琦)

央视《大运河》系列节目:以鲜活表达具象国家文化符号

 

免责声明:

1、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315记者摄影家网所有,转载、下载须通知本网授权,不得商用,在转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315记者摄影家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出于研究学习之目的,为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的研究员研究学习,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图片等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看到后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